下載 (23)  



 

 

 

    「一心觀禮,萬德洪名,能滅眾罪,果能一向專念,自然垢障消除,不但道心純熟,且可福慧增長,臨命終時,聖眾現前,慈悲加佑,令心不亂,接引往生極樂世界,七寶池中,花開得見,阿彌陀佛。」——《淨修捷要》第十五拜

 

 

 

    「一心觀禮,萬德洪名,能滅眾罪,果能一向專念,自然垢障消除。」這個名號是萬德所莊嚴的,所以稱為「萬德洪名」。這個名號不僅具有了萬德,而且可以名召萬德。你叫誰的名字,叫誰誰就來。同樣的道理,這個名號是萬德成就的,包括了萬德,你叫這個名字,你就把萬德都叫來了。所以,通過念佛可以「全攝佛的功德成自己的功德」。這是藕益大師的話,這話好!你念佛的時候,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全給我們了。通過念佛就全攝了佛的功德而成為我們的自功德了。說的再白一些,就是把阿彌陀佛的全部功德全變成為我們自己的功德了。所以,念這一句佛號就有這麼大的功效!「能滅眾罪」,各種罪都可以消滅。「果能一向專念」,「一向專念」是修持的重要關鍵。

    《無量壽經》講到「三輩往生」,不管你上輩、中輩、下輩往生,共同的都需要一個條件,那就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「一向」就是一貫如此,一如即往。「專念」就是專一的念,不是又念佛號又念其它咒。或者雖然念的是佛號,可是心裡總胡思亂想,這都屬於不夠專一。真正的專念是指你果然能夠一向專念,一心不亂就能往生。不管你是不是達到「一心」了。這就比《阿彌陀經》中所要求的要低了。因為《阿彌陀經》是打一個突擊,剋期取證,規定一個時期內,專心的修,修到如果能達到「事一心」或者「理一心」的地步,這樣最後一定能往生。而這裡講的要比《阿彌陀經》講的要放寬了一點,只要求「一心不亂,專持名號」就可以了。不需要你非達到「事一心」、「理一心」才能往生。能夠做得到的當然是好,可以生到「方便有餘土」或者「實報莊嚴土」。而咱們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「凡聖同居土」,所以並不需要你非達到「事一心」、「理一心」不可。你只要一心不亂,不是想這想那,不是亂七八糟的想就行。念佛只要一心不亂、清情淨淨、一心一意的念就能往生。

    所以玄奘大師翻譯的經中用的是「繫念名號」這幾個字,心就專念這個名號就可以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中也是「一向專念」,一慣的念就是專念。也就是說,不管你自己能否達到「一心不亂」,你都可以往生。因為我們只要求能生到「凡聖同居土」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,這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。如果你能夠念到「事一心」、「理一心」那更好了!所以,對於往生有很多人誤解了,以為念不到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。這是理解不深。夏老師說過:「念不到一心不亂,一樣可以往生。但是不能一向專念就不能往生」。念佛往生,不光是到臨終時佛才來接引的!果然能一向專念,自然能垢障清除,心中的污垢、障礙都可以消除。

    「不但道心純熟」為什麼要一向專念?就是因為要消除一切障礙。在往生之前,我們在人生路上到處都有路障,給你安排了很多路障。多多念佛就是消除障礙,不但是消除障礙,而且使你「道心純熟」,只要多多念佛,向道之心才能純熟。我們修持就是經歷兩件事情,說兩件事情其實等於是一件事情,就是要「生處熟,熟處生」。一個是生的地方,一個是熟的地方。我們熟的是什麼?就是「貪瞋癡」處處自私自利、處處為我打算……這些都熟極了!總是打妄想,從來沒有說我要整頓安排一點時間打妄想的,而是自然而然地就在處處打妄想。貪心、瞋心、癡心壓都壓不住。所以在這些方面都熟極了!而向道的心:我要來念佛,來做功德,來助人,來利他……這些心卻是陌生的。沒有種種貪慾心那麼熟。

    一個是生的,一個是熟的,修行就是要轉變,把這個生處變成熟處、把熟處變成生處。要把我們這個道心、菩提心、慈悲心、念佛心、持戒心……都變成很熟。而世間的種種功名、權利、妻子、兒女……這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東西,我們反要變成生處。這是一個轉換。所以說,你要心仰極樂世界去修道,厭離這個娑婆世界。對於娑婆世界這一些東西要變成不是我所喜歡的才成。這也就是熟處變生。

    「且可福慧增長」念佛可以使你的道心純熟,生的地方變熟了,而且可以使你的福和慧都增長了。這個「福」還不僅僅指世間的種種享受,出世間也需要有福!出世間的福很重要。比如要想親近善知識,你有這個機緣才可以。有的時候你沒有這個福報,有個很好的道場,但你就是參加不了,參加了之後你生病,別人都很好唯 有你牙痛,有許多的障礙說明你的福不夠!

    比如王上師在世的時候,他對門有一個郝居士,這個人好極了。他每每介紹人來見王上師,可怎麼也不成,事前說定可以來,可到時候就是來不了。後來郝居士總結了經驗,凡是他要介紹一個人來見王上師,他先替這個人念多少多少遍的「金剛百字明」,先替這個人消除障礙。這麼做了之後,果然成功了。到時候這個被介紹的可以來了。

    所以,這個「障」字很厲害,有的說是我怕受罪,增長「障」也是不得了的。你不修持還很好,一修持到處是干擾,阻止你修持。例如你剛剛要多念一會佛號,單位馬上給你下達一項任務,叫你趕個什麼東西,你念佛就只好落空了,這就是障礙。你要是很好用功,就要有福報!有出世間福,你就會需要書的時候就能得到;請佛像時候就能請到……大家都能遇見善知識、善友、菩提眷屬,這都是福報。不然,你一個人念佛,全家人都反對,你這就是有障礙沒福。這種情形很多,丈夫生氣把佛像扔出來,丟到好遠去……所以,能有菩提眷屬是很可貴的事情,是有福的結果。

    出世間福也要,慧就更需要了。念佛關鍵是慧,你要恢復你的法身,解脫你的煩惱,都是要靠這個般苦。你老念佛,這福慧自然可以增長。更重要的是臨命終時。所以「一向專念,信願持名」,在前頭這「信」和「願」都提過了,實際就暗攝在念佛裡頭了。知道一向專念的人,他就是從信願出發的嗎!那麼這樣到臨命終的時候,能夠往生,這可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在臨終的時候〈不是在念佛的時候〉,這時你的身體的「四大」地、火、水、風分離,非常痛苦,心力極微弱。而這時你要是能念佛的話,這可不是你平常鍛煉的結果!所以很多人以為我要鍛煉到這一步才成,這個如果是這樣那就不是易行道了!

    信和願才是你能達到佛來接引的條件。佛來接引,也就是我常說的一個比方:你上這個大學是500分考取,我上那個學校200分考取,這個可以,如果零分不可能,極樂世界這個學校就是200 分能考取,考取之後沒有降級,沒有留班,各個是愛因斯坦水平的畢業生,所以最終都要成佛的。就是這麼一個特殊的學校。儘管如此,可你這 200分還得要的嗎!所以你要達到佛這個願力,要接引你,你果然要信、願,你願意往生,你在願裡頭,而且你還肯念佛,並且一向是如此。

    「臨命終時,聖眾現前」一向如此,所以在臨終的時候,佛就和許多大菩薩,許多聖眾以及與你有緣的往生者都來接引你,這是很多人都證明了的!有很多人在往生的時候看見自己家裡頭過去已經往生了的人,跟著佛一塊來接了,大家來到將要臨終的人面前。

    「慈悲加佑,令心不亂」。《阿彌陀經》有兩種譯本,一種是鳩摩羅什譯的;一種是玄奘大師譯的。這兩句話是在玄奘法師的譯本裡頭有的。對於已有的《阿彌陀經》,玄奘法師為什麼要再翻譯一遍?這都是有原因的!這樣的大德時間都是很寶貴的。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本,大家都願意念,都願意念這個秦譯本。而玄奘大師,大家都知道他翻譯準確、翻譯的好,可是沒誰肯念,因為念起來繞口。但是他還是要翻譯,重要的是這裡有「慈悲加佑,令心不亂」。是佛的慈悲力來庇護你、加持你,才使你心不亂。這個「令」字的份量很重,叫臨終人的心不亂,使得他不亂。

    還有的經上說,佛在這時候是入了特殊的「三昧」,而且讓往生者也進入到另一種「三昧」中。往生者此時與佛的加持入在「三昧」之中,因此他就能念佛號了!所以,這個是靠什麼?靠的是他力,也就是佛力!往生法門、淨土法門是「他力門」,如果你不相信他力,只相信自力,這是不夠的。他力就是彌陀的願力,所以彌陀稱為「大願之王、佛中之王」。他的願力特別殊勝。你一定要信願持名,願意往生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些條件符合了,在你最後的時候,佛和聖眾就現在你眼前。這是佛的力量。這裡說的簡單一點,別的經上說的,在《大經解》上都有。

    「接引往生極樂世界,七寶池中,花開見佛,阿彌陀佛。」佛的這種「三昧」的力量,使你也入「三昧」,這時候自然正念分明,跟著念,隨著佛往生了。這是接引往生,所以阿彌陀佛稱為「接引佛」。我們修行都需要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得的果實就是蒙佛接引,蒙佛接引而得往生,靠的是佛力。你看接引佛,一手捧著蓮花,一個手是垂直的。而這個蓮花就是亡者所要坐的蓮花,給你送來了。這個手是接引的表示,表示接引。佛的力量加被使你能去。

    「往生極樂世界,七寶池中,花開得見,阿彌陀佛。」所以一到極樂世界就不是父母所生的這個肉身了,而是在蓮花之中自然「化生」,自然變化出來的,不是我們血肉的身,稱為「蓮花化生」。往生之後,大家都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。

    前面談了很多很多道理,這裡就說到具體的地方了。這一切都不二。大家確實是都見到了極樂世界、見到了阿彌陀佛。我們這個開始念佛就是開始的覺悟,這個覺悟與本覺相合,就直趨究竟覺。那麼,具體修行起來,就需要你一向專念,在臨命時才能得到接引往生。所以一個教一方面肯定要跟你說明其中的道理所在。致理純念,這是符合真理的。你能夠接受,真正認識到這個法是最高的、最奧妙的、最清楚的、最正確的。光認識了還不夠,你還要能夠做得到才是。你怎麼做?這「三十二拜」講得很全,而且都是你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做得到的。你一向專念,下定決心,從現在起,把佛像給請來,開始供上像,然後就從一個很小的定課開始,天天念。就連小孩都在念,就拿我認識的一人來說,他在中學時代就開始念佛了,現在已經上大學了,他一天就念到八萬聲,念下來也就轉換了,很順。不僅自己要念,全家人都要念就好了。所以,大家要建立一個佛化的家庭,菩提眷屬,大家一致。

 

(本篇恭錄自黃念祖老居士《淨宗捷要報恩談》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祈願見聞者      咸發菩提心      念佛生極樂     還來度有情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