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 (27)  
    「一向專念」者,古云:「上盡形壽,下至十念。」上盡形壽者,指從發心念佛之日,終身念佛,直至命終於之最後一念也。此乃其上者也。更下則如《觀經》所說,惡逆之人,臨欲命終,得聆聖教,至心悔改,十念稱名,亦得往生,故云十念必生也。

    行者應知,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,直至最後一念也。而其關鍵實在在最後。如上說惡逆之人,十聲念佛,第一聲是初念,第十聲則命終,亦是從初發心直至命終均在持名,故合一向專念之旨。反之,如有人念佛數十年,或於最後階段,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,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,未能念佛,是則不名一向專念也。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?因能念所念,皆是實相故。

    古人說得很有道理,這個人有福報,從真正發心,修學念佛法門這天開始,一直到「盡形壽」。形是身體,壽是壽命,一直到壽命終了,最後一念還是阿彌陀佛,這叫「盡形壽」

    其下者,未能及此,或因障重,或以事繁,未暇多念,則於每日行十念法,亦符於「一向專念」。

    這是其次的,不能跟上面這個比,這是求其次,其次包含許許多多的念佛法門。這講它的最下,最下念佛人,或者是業障重,或者是事情多,沒有時間多念,「則於每日行十念法」。十念法也有很多種,我們參考資料裡面,有印光大師的十念法​​,有慈雲灌頂法師的十念法​​灌頂法師的十念法,學習的人很多,他的方法是早晚,就是早晚課。實在是事務工作繁忙,真的或者是業障重,不能做早晚課,用他的十念法。

 

慈雲灌頂法師的十念法

    《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》︰「十念門者,每日清晨,服服已後,面西正立,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,盡一氣為一念。如是十氣,名為十念。但隨氣長短,不限佛數,惟長惟久,氣極為度。其佛聲不高不低,不緩不急,調停得中,如此十氣,連屬不斷,意在令心不散,專精為功。故名為此十念者,顯是藉氣束心也。」(節自 《龍舒增廣淨土文第十二卷》)

    慈雲懺主是前清乾隆時間的人,他教給我們,只是盡一氣叫一念,一口氣念多少沒有關係,不重視這個。這個用的人很多,用這個方法的人很多。早課如是,晚課在睡覺之前亦如是,就用這個做早晚課。重要的是不能缺,每天都要做,這也符合一向專念。

 

 

印光大師的十念法

    印光大師開示十念法​​:所謂十念計數者,當念佛時,從一句至十句,須念得分明,仍須記得分明。至十句已,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,不可二十三十。隨念隨記,不可掐珠,唯憑心記。若十句直記為難,或分為兩氣,則從一至五,從六至十。若又費力,當從一至三,從四至六,從七至十,作三氣念。念得清楚,記得清楚,聽得清楚,妄念無處著腳,一心不亂,久當自得耳。(節自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·復高邵麟居士書四》)

    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裡面教給我們:他這十念法是十句阿彌陀佛,每一句記得清清楚楚,十句。如果沒有這個能力,怕當中產生錯誤,可以把它分段,分成兩段,一段五句:從一到五,從六到十 不是從一到五、從一到五,那就不是十念了;是從一到五,從六到十。或者分三段:一二三、四五六、七八九十,這樣也行。記得清楚,念得清楚,一天早晚課用這個方法行,平常有空都用這個方法也行。

    總而言之,念佛最重要的,是讓我們時時刻刻能記得阿彌陀佛,這最重要的意思。不要把阿彌陀佛忘掉了,關鍵是在最後一念。四十八願第十八願,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,不能不知道。

    至於送往生,印光大師也說得很多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助念。助念,大師交代我們,用真誠心去助念。助念的時候是提醒他、幫助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他就決定得生。如果他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,他想到他家親眷屬了,想到別的事情去了,那就又到六道來搞輪迴了。關鍵在最後一念,我們希求的就是最後一念,一定要​​熟。

    當然最好是此地講的「盡形壽」為我們表法。黃念祖老居士,他是老師囑咐他為《無量壽經》做個註解。他的老師是夏蓮居老居士,非常難得,他用六年的時間,把這部註解完成了。那個時候他身體很不好,帶著病日夜不休息,總算這部註解完成了。完成之後,他就專心念佛求生淨土。他告訴我,每一天念佛十四萬聲,追頂念佛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一句接著一句,一天十四萬聲,念了半年,他往生了。

    念老可以說是我們近代佛門的大德,通宗通教,他的禪跟虛雲老和尚學的,他的教跟他舅父學的。他的舅父是梅光曦老居士,早年在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,也是梅老的學生。所以這個會集本跟李老師的緣很深。

    這個本子傳到台灣,他看到之後,經本前面有很長的序文,序文就是他老師寫的,所以他就非常喜歡這部經典。曾經講過一遍,在台中法華寺講的。那個時候我還沒到台中去,聽眾我想人數不多,大概五六十個人的樣子。周邦道老居士在其中,這是從頭到尾一堂課都不缺的。以後就沒有再講這個本子了,所以台中知道老師講過這部經的人並不多。但是這個經本編在《李炳南老居士全集》裡頭,裡面有。

    這個原本老師給我了。我是老師往生之後,我到美國(他往生那個時候我在台灣),以後到美國,我把這個本子帶到國外,大家看了歡喜,就來找我,我們把它翻印,連老師的註解一起印出來,大家都喜歡。我們把原本放大了,原本三十二開,我們印成十六開。字放大了,好看多了。第一次印了一萬本,在海外流通。看到的人都生歡喜心,找我講。

    我記得我第一次講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用李老師的眉註,好像是在溫哥華;第二次在聖荷西,在加州,先後一共講了十遍。第十一遍講黃念老的註解,這個註解的太好了。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斷疑生信,激發我們往生的願心。

    這到晚年了,我八十五歲的時候,年歲大了,心裡想著往生這個事大。《華嚴經》停下來了,這個經實在太長了。《無量壽經》古人說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,說得有道理,《華嚴經》到末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說它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大本,有憑有據。

    善財五十三參,第一參是先入為主,吉祥雲比丘。吉祥雲比丘修什麼法門呢?他修般舟三昧,真的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於是我們就曉得,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?修念佛法門。你看頭一個,最後一個第五十三參,是普賢菩薩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

    你看一個開頭一個結束,一頭一尾全是阿彌陀佛就知道善財童子自始到終,沒有改變修學的法門。真正是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給我們做了示範。當中所經歷的,五十一位善知識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有出家有在家,他們代表無量法門。善財要發心普度一切眾生,那就法門無量誓願學。雖然學無量法門,自己可是專修淨土。那無量法門是為一切眾生修的。我們從這個地方也能體會到,無論是哪個法門,到最後一定歸淨土。這是普賢菩薩表法的意思。

    我們看到了,善財童子把它落實。又何況我們在吉祥雲比丘那裡看到,他給善財童子講開示。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,這二十一種一展開,就把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包括在其中,沒有一門不是念佛法門。學《華嚴》要看出這個門道,唯有歸結到淨土,你一生才圓滿成就,不能歸到淨土,這一生很難成就。

 

 

淨空老法師的十念法

    淨空老法師開示十念法:自修者,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。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,日中三餐各一次,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,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,共計九次。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,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。共修者,凡講經、開會、聚餐等無特定儀規之集會,在共同行事之始,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而後始進行講經、開會、用餐等活動事宜。節自《精要十念法 ​​》)

    我過去在新加坡,提倡的一種十念法。這個十念法比前面兩種更簡單,是從什麼地方興起來的?我們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,做的很成功。看到伊斯蘭教每天五次禮拜。全世界所有宗教,最團結的是伊斯蘭。為什麼它能團結,我們其他宗教就做不到呢?我就想這個問題,最後發現了,他們每一天無論什麼人,伊斯蘭的信徒(男眾、女眾),每天五次向麥加這個方向祈禱。時間一到,不管什麼工作都要放下。他祈禱的時間不長,大概四五分鐘。祈禱完了,他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。到時候一定要祈禱,所以,他們念念不忘真主,一天五次,這個效果很大了!就是叫你常常想著,不要忘掉。

    所以我就想,我們用十念法念十句佛號,一天九次,比他更多,時間比他更短。我們只念十聲佛號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兩分鐘就夠了。

    早晨起來,洗完臉漱完口。或者在佛像面前,或者是面相西方都可以,無論在什麼地方。早晨起床一次,晚上睡覺一次(這兩次);三餐吃飯三次(吃飯之前我們不念供養咒,我們念阿彌陀佛十句,念十聲佛號吃飯),這就五次;另外上午工作(上下班),上班之前(開始工作了),先念十句佛號再開始;下班之前,念十句佛號下班,所以上午兩次、下午兩次,一天九次。這個方法推動之後,在南洋很多同學告訴我,很管用。這個時候工作繁忙的人重要的是到時間一定不能忘記,要堅持念,這也符合一向專念。

(本篇恭錄自2014.4.22014淨土大經科註》第四回第22




















普願見聞者 皆得大安樂  具足信願行 同生極樂國

引用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david16800/post/132737035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