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  



念佛成就關鍵就這個「專」字

    真正遇佛法還要深入大乘才知道事實真相,這個事實真相是從經教得知的。聽釋迦牟尼佛說的,不是我們證得的;自己要是親證那就好了,親證就成佛了。成佛這個事情不難,密宗所說「即身成佛」,淨土宗講一生成佛,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。

    關鍵為什麼學佛的人不能成就、念佛的人不能成就?
海賢老和尚有一句話要記住,「世間無難事,只怕心不專」就這個字,你要能專心就成就。這個話老祖宗古聖先賢把它寫在《三字經》上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海賢老和尚的成就就是專,沒有別的看到別人修行不能成就,不專!妄想太多,雜念太多,心不能專用。真正修道人萬緣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專啊!

    佛經上講的話,句句是真話,沒有一字一句是騙人的,這一點我們要相信。
對於經教深信不疑,我們的心才會專。凡是專不了的,心有疑惑,對這個世間有貪戀,用心就不專了。這個世界一定要放棄,要放得乾乾淨淨。事,事沒有妨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

 

我們的淨業就是「信願持名」

    我們學佛的目的在開悟。學佛的目的不是在財、色、名、利,不是在五欲六塵,這些東西決定不能沾,沾染就是造輪迴業,不能出輪迴一定要修淨業,我們的淨業是彌陀淨土,就是「信願持名」,永遠不改變。這一生不改變,這就修淨業。

    我告訴大家,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盤,看做是《無量壽經》,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總結,每天看三遍,念一萬聲佛號,念上一年,一天都不缺。光盤看上一年,佛號念上一年。這一年,一天一萬聲佛號,三百六十萬聲佛號;光盤一天看三遍,一千遍,這一年的功德,就能保證你往生淨土,你要是真正攝心專念,你會見到阿彌陀佛,不難!這一年的時間我們要爭取,不能再搞別的,搞別的來不及了,歲數太大了。

 

體,全是法性,不論是在迷、在悟。在迷,法性隱,現相顯。在悟,法性明,現相也明。真正見到性相一如、性相不二,為什麼?不造業了。不造業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,清清楚楚,明明了了,一切恆順眾生,心裡頭沒有印象,這就超越了。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超越了,他造的什麼業?叫淨業跟普通人的業一樣,有善有惡,都叫淨業,為什麼?他都不染,善業不染,惡業也不染,也就是心裡頭不落印象,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,順境善緣,阿彌陀佛,逆境惡緣也是阿彌陀佛,這是淨土宗的淨業,果報在極樂世界,沒有六道、十法界,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幹。

 

    不要有惡念,起個惡念,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,為什麼?起一個惡業,造業了;起個善念,也造業了。這個業就是「業牽輪迴」,出不去,無論是善業、惡業,不要走心。

 

沒善惡,最好善惡的念頭都放下,就是一句佛號。這世界上沒有善惡,心才會清淨。斷惡修善都不放在心上。一定要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那是什麼?那是持戒,那是修福,那是給眾生做好樣子,裡頭有無量功德。不著相就無量功德,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那麼斷惡修善全是功德;一著相就是福德,那不是功德了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。

 

    要會落實在自己生活上。落實在生活上過修行人的生活,大乘過菩薩的生活,小乘過羅漢的生活,心得自在。所以這個是修行根本的問題,是大問題。

 

凡是「無常」的都不能放在心上人事物都是無常的,連空間跟時間也是無常的,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把法性、把真如放在心上,沒有這個辦法。阿彌陀佛慈悲,為我們開闢一個特別法門,專門為我們開的,或者說專門為我開的,我要感恩。這個法門我這一生遇到了,這一生決定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離苦,離究竟苦,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究竟樂,阿彌陀佛是我們大恩人,知恩報恩,把彌陀放在心上就真正報恩。

 

修定與自性相應,心裡是動的,不能夠靜下來,這個與自性不相應。跟阿賴耶相應,跟煩惱相應,跟真如不相應,所以要放下。你要問我從哪裡放起?我可以告訴你,從手機放起那個東西不是好東西,一定要覺悟,有這個東西日夜都不寧,一會一叫,響了,你的心怎麼能定下來我們現在急著要往生極樂世界,所有一切能叫我們起心動念的,叫我們分別執著的,全都放下,讓心恢復清淨,這就對了。

 

誦經就是「讀書千遍」。目的呢?「其義自見」,叫我們得三昧、開悟,用意在此地;不是了解經意你讀這個經想了解它的意思,天天去想它,那是知識。你怎麼想,想的再多,不是佛的意思。為什麼?佛沒有意思。你怎麼會起那麼多意思?講解的時候講解的對像不一樣,所以講解的意思也不一樣,沒有兩個同樣的意思。妙就妙在此地。

 

    所以佛經只許可讀誦,不要去研究裡頭的意思。愈研究,愈糟糕,把它變成世間法了,把它變成知識了,佛學知識,那不是經典。經典是可以幫助你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;你把它當作知識永遠不會開悟所以佛法,特別是大乘,中國傳統的學術,用現在一般人用的理念、方法來學,學不到!中國傳統學說是聖賢教育,他不會成聖,他不會成賢;佛經他不會成佛,不會成菩薩,統統是凡夫。這個道理要不搞清楚、不搞明白,這佛法難。

 

像這些經文「法性」、「眾生相」很難講清楚,為什麼?沒入這個境界,怎麼講?契入這個境界,曉得這個字句都是活的,深說、淺說、常說、短說沒有不自在。聽的人呢?聽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真誠心。沒有真誠心他聽不懂要用真誠心,要用清淨心,要用恭敬心。也就是印祖所說的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對大乘、對經典、對老師沒有誠敬心,佛來教你都得不到利益。如果有十分誠敬心,老師差一點,老師沒有開悟,他也很認真給你講,你聽了會開悟。

 

    講得人沒開悟,聽得人開悟了,什麼原因呢?真誠心這個例子有,所以自古以來在中國每一個朝代,青出於藍的老師很多,學生成就超過老師,老師也以此為榮。老師沒有嫉妒心,不會障礙學生。希望學生將來都比我強,都超過我,老師常常有這個心,這個心是真心。如果有吝法,不希望有別人超過我,教學的時候也要留一手,這叫吝法。吝法的果報,生生世世愚癡。

 

    好的學生個個知恩報恩,學生再高的成就,遇到老師也要頂禮三拜,尊師重道,為什麼?做榜樣給眾生看,讓天下人尊師重道,這個與法性相應,與性德相應;學生要輕慢老師,這個學生就完了,將來果報在三途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業因果報論影響,也就是判罪從這裡判的。你給社會什麼影響,善的影響還是惡的影響,影響的範圍多大、影響的時間多長,從這裡判罪

(文摘恭錄自2014.8.18《2014淨土大經科註》第95集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見聞隨喜者   悉發菩提心    盡此一報身    同生極樂國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jen 的頭像
    sojen

    轉念--世界就改變

    so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