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就講臨終助念的重要。「各宜同志三五」,每個人應該,宜是應該,有志同道合三、五人,「預結言要」,大家預先有個約定,哪一個走了,我們要幫助他助念。「臨命終時,迭相開曉」,要送往生,要幫助他。他不想往生,在這個時候要勸他往生,不說任何閒話,一定要勸他往生。叫他跟著大家一起念,見到阿彌陀佛就可以走,沒有見到阿彌陀佛不能走。見到任何人都不能跟他去,見到別的佛菩薩,不是阿彌陀佛,不是觀世音菩薩,都不可以跟他走。這個話重要,臨終時候要特別提醒。「為稱彌陀名號,願生安樂國,聲聲相次,使成十念」,幫助他在最後成就十念往生。「譬如臘印之泥,印壞文成。此命斷時,即是生安樂國時,一入正定聚,更何所憂。各宜量此大利,何不預剋念也。」這段話好,末後舉個比喻,譬如臘印,用臘刻成的印,再用金屬來鑄印。譬如銅印,銅倒在這個臘上,臘壞了,印成了,這個印就成功,這是古時候鑄印的方法。用這個來做比喻,念佛就譬如臘印,往生就譬如文成。
臨命終時大家幫助你念佛,助念,讓你安安穩穩,不驚不怖,在佛號當中捨報,你的神識離開你的身體。神識如果清醒,跟著大家一起念佛,這個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。還沒有斷氣,你看到阿彌陀佛,你會告訴大家,佛來接引我了,這個是真往生,這不是假的。有時候他病得很重,體力很衰,氣很弱,看到佛來接引,他說話沒有聲音,你看他口在動,他想講話沒說出來。想講什麼話不知道,是不是他看到佛來接引,想告訴大家?但是這樣走了,很安詳走了,也有瑞相,一般有託夢這個情形。走了之後幾天,他託夢給他的親朋好友,告訴他已經往生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沒有往生,他沒有法子來託夢,真正往生,他可以用這種方法傳遞信息。這也是一種功德,為什麼?給這些親朋好友、念佛的同修做證明,他真往生了,這個不是假的,這是好事情。
所以,這個地方一斷氣,那個地方就生極樂世界。「一入正定聚」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正定聚,說明不是邪定,他到佛國去了。正定聚也是清淨心現前,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。正定聚是什麼境界?功夫成片。沒得到功夫成片,而是助念的這些同修幫助他的。他在臨終的時候沒有其他的念頭,只有一句佛號。佛來接引,佛光一照,他就變成功夫成片。功夫沒成片,在這個時候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是說,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,沒有一個雜念,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。自己有能力,平常就能夠念到沒有雜念,功夫成片你平常就得到了。得到這個境界不要放棄,要更努力,要更向上提升,為什麼?提升到可以自在往生。我想去,佛就來接引,就走;換句話說,生死自在,可以做得到。
怎樣正確送往生
「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,原非自力而能主持,乃全仗彌陀而來拔濟」。這是一定的道理,我們見思煩惱沒斷,那就得依靠阿彌陀佛。你要不靠佛力,你沒辦法,一定要靠佛力。當然自己對這些情執要淡化,淡化一定要靠聽經,聽經的時間久了,這些理跟事都明白了,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就看輕,不那麼執著。真可以放得下,走的時候方便,這個阿彌陀佛是決定能夠幫得上忙的。如果情執太重的話,有時候佛幫不上忙,這個障緣太大了。關鍵就在臨終斷氣那一剎那,那是關鍵的時候。所以,祖師大德編的《飭終津梁》,就是送終,裡面要注意的事情,第一個就是念佛人臨終的時候,最好家親眷屬不在旁邊。這不是無情,這是送他到極樂世界去。因為家親眷屬親情重,一哭一鬧,一捨不得,好了他這動了感情,他又留下來,這就去不了;去不了就到六道去,這麻煩就大了。
祖師大德這種教誨是真正的慈悲。家親眷屬離開,斷氣八個小時之後,再叫他們進來。如果是要更安全一點、更有保障一點,最好十二個小時,斷氣十二個小時之後家親眷屬來。這時候他走了,已經到極樂世界去,不受干擾了,可以。所以,學佛最好全家都懂,都有這個常識,都有這個知識,能夠合作。有傷心、有哭的,哭的聲音不要讓他聽到,最好是統統念佛,這個時候要忍耐、忍住,念佛送終,這是最安全的,這是真正對亡人有利益的。所以平常時時刻刻對阿彌陀佛存感恩的心,確確實實是靠彌陀第十八願、十九願、二十願,這個三願我們這些人才能往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