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惡不妨終善
一個人一生造作罪業,《往生傳》裡面所記載的,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頭也有他——瑩珂法師,這就是始惡何妨終善最好的例子,顯示出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。善導大師告訴我們,五逆十惡,誹謗佛法,臨終那一口氣還沒斷,在這個關頭緊要的時刻,馬上要墮地獄了,遇到善知識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,他一聽就相信,就真求往生。蕅益大師說,十念一念都決定得生。這是臨終最後一念才回頭,才真正懺悔、認錯,後不再造,佛都來救。法門真正不可思議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古時候造罪業,諸位要曉得,外面誘惑不多。哪像現在,現在走出大門外,你所看到的全是殺盜淫妄。造作罪業的人不知道,六根所接觸的境界讓人想入非非,這個罪過多重,就是讓人生起貪瞋痴慢。我們生在這個時代,街上走一圈,說不受誘惑,這不是凡人,凡夫做不到。所以我們的善根福德比不上古人,我們造作罪惡的機會比古人超過百倍都不止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要不要提高警覺?不提高警覺,我們往生有指望嗎?能有把握嗎?真放得下的就有把握,口裡說不行,要真正做到。對於現前身心世界,對念佛人來說全是障礙。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是要斷惑證真,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肯定,決定做不到。這個不是假的,決定做不到。那怎麼辦?唯一的一條路,就一條生路,除這條沒有第二條路,信願持名。你相不相信?還是不能完全相信,願心是有,這個世界還沒有辦法離開,情執很重,這怎麼辦?
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經藏,經藏就指這一本《無量壽經》,黃念祖老居士的《集註》。用古人的方法,一門深入,讀書千遍。起什麼作用?把我們的煩惱妄想打掉,堅定信心,堅固願心,讓這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,這叫拼命。如果不走這個路子,這一生沒有辦法脫離輪迴。不脫離輪迴,這個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你喜歡的人、你討厭的人全是冤親債主,不知道有多少。眼前是你遇到的,緣成熟的;跟你有緣沒有遇到的,不知道有多少。你應付不了,應付不了就得生生世世。所以我們把這些放下,把阿彌陀佛請到心裡來,念念不忘阿彌陀佛,念念不離阿彌陀佛,我們才有救。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往生西方淨土,再也不能夠懷疑了。遇到一切人,勸他念佛,這就是無上的功德。
惡人臨終如能懺悔發心,至心念佛,則惡人已成善人。
一般人在這個狀況之下,確實也「蒙佛攝受,隨願往生」。如果殺業太重,冤親債主太多,討命的人太多、討債的人太多,這個障礙你往生。我們看到造極重罪業的,像愛因斯坦,我們看到這個例子,他後悔,真懺悔,他能不能往生?不能,透了這個信息,還要到地獄去受刑。所以造作惡業太大、太嚴重還是麻煩,佛不是不救,你的冤親債主太多,佛救不了你。這樁事情我們也必須要看清楚,要常常想到古人教我們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在這一生當中,要原諒一切對我們無理的人、障礙我們的人,像毀謗的、侮辱我們、障礙我們,甚至於陷害我們,統統要原諒他們。這些人不了解事實真相,了解事實真相他不會有這些行為出現。事實真相是什麼?大乘教裡告訴我們,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。一體,害人就是害自己,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,愛別人是真正愛自己。換句話說,我們對人還有憎惡、還有愛好,這都是我們自己還沒有覺悟,自己要覺悟,真的,怨親平等。怨親平等,我犯了一些錯誤,懺悔,這個沒有問題,這個真能往生。
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
三輩九品都是略說,實際上,實際上不止,眾生品類不齊,哪有這麼簡單!不是一個世界,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,每天往生那麼多人,哪止三輩九品?所以三輩九品真的是略說。上上品跟下下品看起來好像是不一樣,但是他統統往生了。
統統往生,實在說往生的品位,有人看得很重,有人真正明白了,不放在心上。為什麼?我們看蕅益大師,蕅益大師在世的時候,別人向他請教:你念佛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,什麼樣的品位你就覺得滿足?他告訴別人:我能夠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滿足了。他決定不止下下品往生,他不分別、不執著,沒有這個念頭,這個人品位高。還老是念著,我要幾品幾品,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;當然帶業可以往生。為什麼蕅益大師這樣說法?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現在逐漸逐漸慢慢體會到,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?有。重不重要?不重要。為什麼?平等法界。不平等是沒有得到佛加持,不平等,一得到佛的加持就平等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四十八願裡沒有說,作阿惟越致菩薩下下品在外,或者是下輩往生在外,沒有說這個。沒有說這個,換句話說,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。這就說明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。
頭一願我們就看到平等,身相平等,生到極樂世界皆是紫磨真金色身,跟佛的體質完全一樣。不像我們跟佛的體質不相同,他一樣。而且統統都是具足相好光明。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。為什麼?西方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。不平等是苦,生到極樂世界,我們的相跟阿彌陀佛不能比,你心裡有沒有苦?像我們這個世界上,身體相貌好的人跟一個身體相貌很差的人在一塊,這個很差的人就很難過,就起嫉妒,就起怨恨,煩惱是這麼起來的。極樂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會叫你生煩惱,頭一個就是身相,身相完全平等,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,人人都相同。這裡頭我們又生個疑惑,人人都相同,哪一個是佛?沒錯,個個人都有神通,所以哪個是佛、哪個是剛剛往生來的菩薩,你清清楚楚,一個也不會搞錯,真平等。我們沒有得清淨心,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清淨心;沒有得平等心,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平等心,這還得了!這是我們要感激阿彌陀佛的,這不是我們修的,是阿彌陀佛加持的。加持真管用,得到這個平等加持,一切眾生在極樂世界不生煩惱。不生到什麼程度?到不起心不動念,還不是不分別不執著,一直到不起心不動念。極樂世界一切法從心想生,真正是我們此地說的心想事成。我們只是一個願望,知道,做不到;極樂世界心想事成是真的,全兌現了,想什麼就現什麼。極樂世界六根所接觸的純正純淨,那邊聽不到邪惡之名,當然沒有邪惡的事實,這都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《四帖疏》中論云:「又看此《觀經》定善,及三輩上下文意,總是佛去世後,五濁凡夫,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。何者。上品三人,是遇大凡夫。中品三人,是遇小凡夫。下品三人,是遇惡凡夫。以惡業故,臨終藉善,乘佛願力,乃得往生。到彼華開,方始發心。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。(古師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 夫)若作此見,自失誤他,為害茲甚。」
《疏》裡面是善導大師的話,他說又看此定善,此就是指《觀經》,「及三輩上下文意,總是佛去世後,五濁凡夫,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」。《觀經》上九品統是凡夫,凡夫遇的緣不一樣,所以有這些差別。「何者。上品三人,是遇大凡夫。中品三人,是遇小凡夫」。這個大小就是大小乘,大乘凡夫心量大,願大;中品三人,小凡夫,心量比較小,願不大,這遇小凡夫。「下品三人,是遇惡凡夫」,就是造作惡業的。這個說得好,這是我們全有分了,要不然我們都是造作惡業,都下品了。「以惡業故,臨終藉善,乘佛願力乃得往生」。這造作惡業的,臨命終時遇到善友,像張善和一樣,勸他念佛,他立刻就相信,立刻就發願,趕忙抓住立刻就念佛,他的信願行一時成就。在這個之前完全沒有,就在臨終這一念。這一念,還看他的功夫,願真、信真、念佛懇切,他可能是下三品裡面的上品,就是下上品。蕅益大師說得好,能不能往生,完全看信願之有無;往生以後的品位,完全是持名功夫的淺深。不是說多少,與多少沒有關係,與淺深有關係。真信,真信真願,真正懺除業障。惡人,「到彼華開,方始發心,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」。這是古大德「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」,這個絕對不是的,大乘始學凡夫應該是上輩下生,在九品裡頭。「若作此見,自失誤他,為害茲甚」。所以這個認識要清楚,自己心裡頭明白,否則的話耽誤自己也誤了別人。這就是說,經論不能不深入,深入經論你就不會有這些疑惑。經論是幫助我們破迷生信,幫助我們堅定信心,幫助我們堅定願心,在這裡起的作用。
極樂九品蓮台,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。唯因世間遇緣有大乘小乘之差異,故往生後有上輩中輩之不同。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,大根大器之凡夫,若能信受,圓解圓修,則與常人日劫相倍。(圓人修一日,等於常人修一劫。)故能一生功圓,逕登上品也。
上品我們有沒有分?從理上講,我們人人都有分。我們是不是大心凡夫?你要把心量展開,別老想著自己,老想著自己是小凡夫。能不能讓我們起心動念,至少在今天這個時代,我們想到全球眾生,不要想自己,這樣把我們從小心就提成大心。我們所有一切的修為不是為自己,全是為眾生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佛教導我們,都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,那這就是為眾生。我們看到眾生有錯誤,怎麼辦?做好樣子給他看。不能說的人別說,做樣子給他看,他看多了、看久了,慢慢就覺悟。你說他,如果他有地位、他有福報,他不服你。他有錯誤,他不承認,他愛面子,這個時候怎麼辦?我們做出跟他相反的樣子,常常讓他看到,讓他去反省。
如果他能夠聽經教,他就很容易覺悟,很容易回頭。每天從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,沒有法子聽經教,這種人很難,不太容易回頭。我們去逗他,勸他出來講經,告訴他,你能講一部經的功德比你在世間做什麼樣的事業都大。他貪圖功德,你用功德去誘惑他,他真正發心,因為想要功德,真正發心去研究,這是好的開始。慢慢愈深入,他就明白了,他就愈放下。所以世間人沒有不可以度的眾生,只看我們的心是不是真誠,方法是不是善巧。要學佛陀,不捨一人。這個人我還度不了他,我的真誠心不夠,我的方法不夠。真誠心不夠是真實智慧沒有現前,方法不夠是後得智不圓滿。真實智慧開發的是真實智慧,也開發後得智。不能從禪定當中去開發,從一門深入,讀書千遍,從這個方法能開,時間長一點。鍥而不捨,沒有不能開發的。
西方極樂世界要講透,要講清楚。圓人修行修一天,等於普通人修一劫,這是佛說的。我們相信這不是誇大,這一定是真實的。普通人修行進步很慢,真像蝸牛一樣,他帶著很重的業障不肯放下,所以他走得很慢。能夠把業障放下,那個速度就非常快。念佛堂的堂主時時提醒念佛人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你就輕鬆了,你的步調就快了。身心世界都是我愛我慢我痴,都這些東西,把它甩掉,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《金剛經》好,跟中國人特別有緣,最精彩的幾句話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」,你想這些幹什麼?你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,那念一句佛號真的跟普通人不知道超越多少倍,他念十年不如你念一句。為什麼?你一念相應一念佛,他念念不相應,一碰到我,他馬上就黏上,他不能無我。圓人是真正覺悟的人,他知道身不是我,起心動念也不是我,身外之物更不相關,有很好,沒有也好,隨緣度日。
◎佛為什麼要發四十八願?四十八願是為彼諸群生,為他們發的。彼是極樂世界以外,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裡面十法界眾生,為這些眾生。長夜無憂惱,夜是什麼?無明、愚痴,沒有智慧。愚痴沒有智慧,哪能沒有憂惱?憂是講的心,惱是講的身,我們統統是有憂惱的。佛希望一切十法界裡的眾生沒有憂惱,不但沒有憂惱,還要出生眾善根,還要成就菩提果,這個願太大了。前面講的大心凡夫,大眾生、小眾生,你有這樣的心你就是大眾生。你想到,我們把範圍擴到這個地球,地球上現在生存在這裡七十多億人,憂悲苦惱,如何能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如何能幫助他們出生善根、成就菩提?常常懷這個心,這就是大心凡夫、大凡夫。大凡夫就有緣分上輩往生,九品裡面上上品往生,你念一句佛號抵得別人念一萬句,抵得別人念十萬句,能抵得別人一百萬句。這就是什麼?蕅益大師講的念佛功夫的淺深,他們功夫淺,你的功夫深。深淺是什麼?是用心不一樣。阿彌陀佛存的是這個心,所以他發願。
◎憂悲苦惱是你自己找來的,不是憂悲苦惱找你,是你找它。你要不找它,它不會來找你;你不找它,它與你不相干。那個人毀謗我,我不把他的毀謗放在心上,他有沒有毀謗?沒有!那他毀謗誰?毀謗他自己。為什麼?對方沒接受。沒接受,當然退回來自己接收了,就變成自己的業障,就變成自己的習氣。這個道理要懂!菩薩永遠不接收一切負面的干擾,所以菩薩得大自在。小心量的凡夫,他就喜歡接受,甚至於不是說他的,他也接受,這個事情可就麻煩大了。不接受的是有智慧的人,不接受的是心地清淨的人,不接受的是心量廣大的人。
你看他用的普濟的方法,用聞名,這個名包括西方極樂世界,包括我們今天所說的五經一論。因為你聽過這些,讀過這些,你對於極樂世界有個概念,對於極樂世界有個夢想。「哎!如果是真的,多好啊!我也想去。」這個念頭就生起來了,這是接引的初步。所以佛陀教化眾生的方法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完全用教學,不斷的在教學,反复的在教學,就用一個方法。到真正產生效果的時候你才豁然大悟:這方法太妙了!你才肯定這是真實智慧,這是無與倫比的善巧,它能解決一切問題!一切複雜的問題,一個方法全解決了,多方便!
(本篇恭錄自《2012淨土大經科註》第429集)
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