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下載 (2)  
具諸功德本
修勝菩提行,受記當作佛。

 

「具諸功德本」,所以它能生萬法,「窮盡心源,安住法身,入諸法實相也」。入諸法實相,這是究竟圓滿。諸法實相,在淨土宗裡面稱它作常寂光淨土。四土,常寂光、實報莊嚴,下面,方便有餘、凡聖同居。凡聖同居土是六道輪迴,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: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合起來叫十法界。這十法界是生滅法、是有為法,《金剛經》上講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那就是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夢幻泡影;往上去是佛土,所住的、法身菩薩住的,條件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像六祖惠能大師這樣的人,他們住實報土,他們不住十法界。實報土,前面我們說過,實報土的人沒有生滅。實報土怎麼來的?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。應該說無始無明習氣是緣,因為這個緣,感得諸佛如來在常寂光裡面現實報土、現報身,來幫助四十一位法身菩薩,幫助他們把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,他們也回歸到常寂光,是這麼一回事情。

 

這是佛法講到究竟圓滿,純真無妄。這就是經上一句話,「具諸功德本」,意思就是窮盡心源。研究,追根究柢,窮盡心源就是追根究柢。安住法身,就是安住在常寂光。入諸法實相,諸法實相就是常寂光。常,永恆不變;寂,清淨寂滅;光,光明遍照。常寂光遍照法界,我們在常寂光裡面。因為我們在常寂光裡面,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佛全知道,我們真想往生,佛立刻就來接引,就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跟我們沒有距離,就在當下。當下我們沒有發現他們,是迷,是煩惱,是業障障礙住。我們能夠把煩惱、障礙除掉,覺而不迷,你就看到了,你就見到阿彌陀佛,你就見到極樂世界。

 

    「菩提」是梵語,《安樂集》上說:「菩提者,乃是無上佛道之名」。菩提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是覺悟的意思,圓滿的覺悟稱為菩提,圓滿的覺悟就是無上佛道。「修勝菩提行」,這些菩薩,勝是殊勝,念老下面解釋,「修習殊勝無上佛道之行。與上句聯讀,則從根本智而差別智,從文殊之大智,而起普賢之大行」。這個在我們偈頌裡面,把這個句子連起來,「具諸功德本,修勝菩提行」,具諸功德本是根本智,修勝菩提行是後得智,這就是從文殊之大智落實到普賢的大行,文殊的圓滿智慧表現在普賢菩薩日常生活當中。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,文殊菩薩表的是看破,智慧看破,就是看出事實的真相;普賢菩薩的大行是教我們放下,放下執著,放下分別,放下妄想。一切行,穿衣吃飯、言語造作,都是菩薩的大智、大德、大行,是自然的,沒有絲毫造作。

 

    普賢的十願,剛才說了,是自然的。自自然然「禮敬諸佛」,諸佛是什麼?一切眾生。諸佛裡頭說的過去佛,已經成佛了;現在佛,現在證得佛果的;未來佛,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。所以諸佛裡頭有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我們這些人全是一些未來佛,連蚊蟲螞蟻,十法界的眾生,包括地獄餓鬼,統統是未來佛。普賢菩薩的禮敬是平等法,既然是未來佛,所以他心目當中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是平等的,要修平等的禮敬,沒有差別。這個不是出於做作的,是自然的,為什麼?智慧起作用。智慧見到了,落實在生活上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決定是這個樣子,不會有差錯。如果有差錯,那就不是真智慧。文殊菩薩代表圓滿的大智,普賢菩薩代表圓滿的大行,就是智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待人接物,做到了。第二,「稱讚」。稱讚有差別,因為會影響到眾生。如果負面的也稱讚,人就學壞了。所以稱讚與性德相應的稱讚,與性德不相應的不稱讚。哪些是性德?淨業三福是性德,三皈五戒是性德,十善是性德,六和是性德,十波羅蜜是性德,普賢十願是性德,與這些相應的讚歎,與這些相違背的不讚歎,也不批評,也不毀謗,不讚歎就是。表現在普賢菩薩身上,普賢菩薩讚歎一切善法,你造惡不批評你,希望你自己慢慢覺悟、慢慢回頭,大德,大智。

 

    「廣修供養」,廣修供養是平等的。平等供養是什麼?看他需要。他需要多,供養多一點;他需要少,供養少一點,這是標準。供養不是平等的,需要不一樣。不需要的時候,就不需要供養。但是供養有財供養、有法供養,財物有多少分量不等,法供養要平等。但是法供養也要看接受的人智慧程度,他是菩薩,以大乘供養;他是聲聞緣覺,用小乘供養;他是人天,用倫理、道德、因果供養,不一樣。法要契機,他才得受用。這些統統是真實智慧,是本。在作用的時候是權智,就是後得智,差別智。根本智也叫實智,實實在在。後得智,善巧方便,就是活用,它不是呆板的,叫差別智,叫權智,權巧方便對人、對事、對物。今天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,在地球現前這個階段,眾生需要什麼,我們就布施供養。從總的來說,一切眾生迫切需要的是破迷開悟。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,科學跟哲學都是研究這一門的學問,把宇宙的奧祕把它解開,讓我們的想法看法得到正確、純正,對於人事物沒看錯,沒有看偏、沒有看邪,正知正見,這個重要。佛陀的教育就幹這樁事情,幫助我們認識宇宙。講得最詳細、最有系統的,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華藏世界給我們講宇宙,就是佛法裡面的天文學;世界成就,專門講這個世界從哪裡來的,為什麼會有這個世界。你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心是定的,你沒有雜念,你沒有妄想。為什麼?都清楚,都明白,心就定了,定生智慧,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,你才能行普賢行。普賢行是法身菩薩所修的,法身菩薩所表現的。

 

    「懺除業障」。菩薩的業障已經懺除了,可是眾生有,十法界的眾生業障都在。佛慈悲,佛修懺悔是教化眾生的。怎麼懺悔?你看菩薩怎麼做,你就向他學習。換句話說,普賢這個十願是自然的,是從法性裡頭流出來的,是性德,圓滿的性德,是教化法身菩薩的,法身佛教化法身菩薩所現的,這是究竟圓滿的修法,懺悔業障。這個四條是修學的大根大本,往後那是積功累德。「常隨佛學」,我們的學習要以佛為標準,佛是智慧、福德最圓滿的人,我們常常跟他學,決定沒有錯誤。佛心清淨,一塵不染,我們的心是亂的。佛心清淨沒有染污,佛心平等沒有高下,佛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,那是真心,真心生智慧。我們這個心染污、分別,它起作用生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、貪瞋痴慢,生這個。現在這個社會,一些人起心動念損人利己,這是造業。實際上他是真錯了,幹損人的事情怎麼會利己?沒這個道理!利益別人才真正利益自己,傷害別人怎麼可能利益自己?哪有這種道理!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句話參透,損人決定不利己,利己一定要利人,利益眾生,你自己才能得到利益。

 

    我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真正善知識,看我們年輕的人命不好,所謂命不好,命中沒有富貴,沒有富是沒有財富,沒有貴是沒有地位,而且還短命,壽命不長。老師教我,這三種病都是過去生中帶來的,世間富貴人,具有財富的,前生財布施多,喜歡布施,這一生得大富;前生肯幫助別人,利益眾生,今生得大貴,在社會上做大官,有很高的地位,能利益一切眾生;過去生中喜歡放生,愛惜生命,照顧貧窮,這一生得健康長壽。所以三種布施是因,三種果報一定得到。布施財,一定得大富;布施法,一定得聰明智慧;布施無畏,一定得健康長壽,有因有果。不種因,哪來的果?欺騙別人,掠奪別人,想盡方法把別人所有的變成自己的,這是什麼?這是偷盜。無論用什麼手段,不正當的手段你所得來的都叫偷盜,哪有致富的道理?不可能。所以我們細心去觀察,看到佛所講的,跟現實裡面都能夠對照,那這就是真理,就不是假的。我們要走正道,跟佛學習。佛勸我們布施,我們盡心盡力布施,就是圓滿功德。財布施得財富,得到的財富再布施,不要去積財,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你的財源源源不斷而來,不要去想這些,自然來了;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我們要把文殊之大智,從我們自己身上起普賢的大行。

 

    「而普賢大士之德,端在導歸極樂。」這句話好!這一句話非常重要。《華嚴》末後善財五十三參,最後一參就是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所以我們淨土宗的初祖是誰?普賢菩薩。釋迦牟尼佛講《華嚴經》,頭一個提倡往生淨土的就是他。在我們中國,慧遠大師,東晉時代。要在我們娑婆世界,普賢菩薩。還有一個更早的,大勢至菩薩,那是法界初祖,遍法界虛空界的初祖,這是最早的。

 

    「受記,從佛受當來必當作佛之記」。這跟在佛的身邊,接受佛的教誨,佛告訴你,將來在什麼時候、在什麼世界,你會在那邊作佛,在那邊度眾生,佛預先告訴你,這叫受記。說的話是真話,到時候一定兌現,不是欺騙你的。「因具上述之智慧」,你具足前面所說的智慧,「誓願,與諸妙行」,你真做到了。妙是妙什麼?妙是不著相,行是真幹,真幹不著相,不把它放在心上,這叫妙行。「故必得佛之受記」,你一定會得到,「而圓滿佛果」,到時候你一定證得。「故曰受記當作佛」,你接受佛陀的教導,認真努力學習,依教奉行,將來決定成就。

 

    「《淨影疏》曰:舉彼智行,記必成佛」。彼,是這些菩薩們,到極樂世界來參學的,這些菩薩們有大智慧、有德行,所以佛普遍給他們授記,將來必定成佛。

 

(本篇恭錄自《2012淨土大經科註》第486集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祈願見聞者      咸發菩提心      念佛生極樂     還來度有情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